纪检心语
时光飞逝,我调到集团公司审计监察室已经一年有余,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我积极调整心态,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与环境,从刚开始单一的内勤工作,到现在办理信访件、做调查谈话记录等成了我的日常,在领导的关怀培养下,我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慢慢融入与磨合,并不断成长。
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举措任务;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遵守廉洁自律从业各项规定;处置党员领导干部职工检举举报,精准运用监督执行“四种形态”;对职工进行纪法教育,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纪律法律的教育,落实推动清廉文化建设。
时光飞逝,我调到集团公司审计监察室已经一年有余,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我积极调整心态,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与环境,从刚开始单一的内勤工作,到现在办理信访件、做调查谈话记录等成了我的日常,在领导的关怀培养下,我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慢慢融入与磨合,并不断成长。
为使案件的处理经得起检验,集团公司纪委的同志立足本职工作,把依法依规要求贯穿监督调查处置全过程。
图为集团公司纪委书记梁任金同志带领审计监察室人员在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案卷资料
2018年10月26日下午,集团公司机关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同志在楚湘人民影院观看了红色电影《信仰者》。该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在狱中斗争的经历,表现了他崇高的品格、浩然的正气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影片恢宏的战争场面、隐忍的爱情故事以及革命者就义前的幽默风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方志敏同志的爱国、清贫、奉献精神更是令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仰和钦佩。特别是他在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之多,但他清廉自持,从未奢侈过。反观现在,一部分党员同志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丧失精神支柱,丧失灵魂,导致抵制不住权欲、财欲、贪欲、色欲的诱惑,在工作生活中只讲实惠,只讲钱财,只讲索取,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工具,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吸取他人的教训,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警钟长鸣。
树叶,在风中摇曳,如歌,激荡着独特的旋律,继而吻向大地,带着清纯、真切、清醒、沉重,不经意地回头,就可以看到秋,看到回忆,看到回忆里那些泛起的涟漪。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秋天下雨,总觉得秋天的雨自带一股萧疏寂寥之气,给人一种焦虑亦无法言说的沉闷感。
周末的清晨,一场毫无预兆的雨在梧桐叶的婆娑声中翩然而至,彻底打乱了几日前就和女儿一起计划好的郊外野炊。我怅然地靠在床头,呆呆地望着窗外灰暗的天空,淅淅沥沥的雨在风的催促下,如恶作剧的顽童般肆无忌惮地敲打着卧室的飘窗,那声音时断时续,如哭如嚎,让人特别反感、畏怯。看着女儿酣睡的脸庞,胸口似乎被人抹上了一层浓稠的泥浆,紧绷绷的,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为了在惆怅将我完全吞没之前逃离,我马上起身,光着脚丫快步来到了客厅,打开网络电视的音乐栏目,用震耳欲聋的旋律盖住心底隐隐不快的那个角落,让心在这喧嚣的乐声中与失落共舞。
素笺落笔韵心诗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郎建中同志2018年4月17日在全司党政紧急会议上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4月20日发布《关于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题治理的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按照正处级30平方
2018年5月8日下午,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组织机关及怀化片有关单位部分党员在市委大礼堂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反腐枪声》。影片的主人公李六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署第一任常务副检察长,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督办因劣质雨衣透水导致志愿军官兵出现重大伤亡的党内腐败案件时,他没有背弃信仰,在情与法的艰难抉择中毅然选择了后者,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浩然正气和高尚情操。
对我来说,《反腐枪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的警醒,同时也是对全党全国反腐决心的坚信,更是对自身廉洁自律的坚守与遵循。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将相关业务知识、规章制度弄懂弄透,并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增加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承办专项工作和特殊环境下具体工作的协调能力。
二是防微杜渐,严守规矩。以纪律为红线,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克制欲望,谨慎对待小事小节,时时处处心存敬畏和危机感,守好第一道防线,构筑起拒腐防变、洁身自好的防火墙。
三是踏实工作,认真履职。对上级领导作出的决定,对集团公司党委作出的决策部署,主动领会意图,吃透精神,坚决落实,绝不为了应付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或许故乡之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无论走出多久,认同与否,都无法割舍那份融入血脉的深情。为了将这份温暖的情感传递给我的小孩,清明小长假,我拒绝了朋友邀约的怀化周边县市三日游,毅然选择带女儿回乡下老家“接地气”。
每次回老家,有一个地方我一定会抽空去转转,那就是我的母校。由于生源不足,母校已经停止办学好几年了,校园里虽然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和整洁,但教室里的桌椅及黑板仍在。每次重游,我都心潮澎湃,激动满怀。记忆中飘扬的国旗,孩子的渴望, 朗朗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同学间的打闹声,偶尔受委屈的哭声……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的脑海中永远都是那么鲜活,那么饱满。
“妈妈,今天的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去爬山好不好?”刚从母校转悠回来,还没来得及坐下,女儿就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左右摇晃,撒娇的眼神里写满了期盼。
“去爬山可以,不过得找人带路,你那么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