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
或许故乡之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无论走出多久,认同与否,都无法割舍那份融入血脉的深情。为了将这份温暖的情感传递给我的小孩,清明小长假,我拒绝了朋友邀约的怀化周边县市三日游,毅然选择带女儿回乡下老家“接地气”。
每次回老家,有一个地方我一定会抽空去转转,那就是我的母校。由于生源不足,母校已经停止办学好几年了,校园里虽然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和整洁,但教室里的桌椅及黑板仍在。每次重游,我都心潮澎湃,激动满怀。记忆中飘扬的国旗,孩子的渴望, 朗朗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同学间的打闹声,偶尔受委屈的哭声……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的脑海中永远都是那么鲜活,那么饱满。
“妈妈,今天的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去爬山好不好?”刚从母校转悠回来,还没来得及坐下,女儿就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左右摇晃,撒娇的眼神里写满了期盼。
“去爬山可以,不过得找人带路,你那么调皮……”
“OK,没问题!我找凯子哥哥(婶婶的孙子,和她年纪相仿)一起去,耶,爬山去咯!”我的话还没说完,女儿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疾驰而去,留给我一个快乐的背影。山里微风习习,云雾弥漫,不知名的野花你推我搡,竞相开放,熙熙攘攘地挤满了整个山谷。女儿在凯子的带领下,欢快地在林间自由穿梭,摘野果、扑蝴蝶、扯野菜、织花环……才一会儿的功夫,两个小家伙就跑得不见了踪影。我一个人走在松软的山间小路上,温顺的风带着一股湿润的水气从耳边轻柔地吹过,飘逸的发丝挠得脖颈痒痒的;阳光懒懒地走过,如温婉的少女睡眼惺忪,疏疏密密将山林镀上了一层细碎的金黄。在自然与清新绵绵流淌的山林中做客,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和愉悦喷薄而出,脑海中不自觉地闪过徐志摩的散文:“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可以在青草地里仰卧、打滚,因为草和暖的颜色自然地唤起你童稚的活泼;你也可以信口地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小鸟会告诉你春光是值得赞美的……”
爬山归来,在婶婶的一再挽留下,我们决定在老家呆一晚(原定计划是去县城表姐家住宿的)。婶婶很高兴,晚餐用最地道、最原始的“春天盛宴”招待我们:凉拌鱼腥草、蕨菜焖腊肉、香椿炒鸡蛋,小笋蒸酸菜……挑食的女儿平时鲜少吃这样的“野味”,今天足足吃了两大碗,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忒过瘾”。
天渐渐黑了,月亮缓缓爬上乌黑的山梁,星星争先恐后布满了墨色的夜幕,疯了一天的女儿和村庄在皎洁月色的摇荡下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女儿精神饱满地叫我起床晨练(这可不多见,平时在家都是我叫她)。春日清晨的乡村宁静而安逸,清澈见底的溪水在鸭子的欢歌声中缓缓流淌,细长的柳枝在微风的吹拂下婀娜摇摆,包裹着浓浓花香的空气迎面扑来,让人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女儿对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似乎置若罔闻,她蹦蹦跳跳地朝前面的竹林一路小跑过去。
“妈妈快来看,这里有好多好多笋子,我最喜欢这一棵,它戴了一条好漂亮的珍珠项链!”女儿惊喜的呼唤,使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让女儿兴奋尖叫的是一棵刚冒出地面约一指长的春笋,毛茸茸的笋尖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娇嫩欲滴。
“今年的笋子特别多,像这种刚出土的味道最爽口,你们想要的话就带些回去吧。”村里的王二叔,也就是这片竹林的主人,可能是听到了女儿的声音,他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真的吗?太好了,谢谢爷爷!”还没等我开口,女儿就抢先“客套”上了。不一会儿,王二叔就将女儿“钦点”的6根鲜嫩的春笋用袋子装好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她纯粹是为了好玩……真的是太谢谢您了!”接过袋子,我踌躇着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不打紧的,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只要小孩子高兴就好。”王二叔腼腆地笑了笑,扛着锄头转身走进了院子,他憨厚的笑容和朴实的话语,让我不经意间品尝到了故乡纯净而质朴的味道。
要去县城表姐家了,婶婶不舍地将我们送到村东头的水桐树下(进城的班车经过那里)。此时的水桐花开得正艳,花香馥郁浓烈,就像涂抹在空气中的蜂蜜,湿润而又黏糊,化都化不开;树下低眉敛笑的小野花,白的,黄的,笑着闹着,在暖阳下朵朵繁复,朵朵可人;远处袅袅的炊烟和层次分明的梯田,以及随风飘来的熟悉的泥土芳香,让我再次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