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带着乡愁的思念,我和孩子驱车来到了涟源市。
第二天,在侄儿蔡军的带领下,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灌眉乡合玉村。走进了家乡,看见了家门口那口清澈的小塘。记得我四岁那年,随母亲回家乡探望奶奶和亲人,住了一段时间。一天父亲从长沙开会返回,顺路接我和母亲妹妹回家。我正在池塘边屋门口的晒谷坪里,聚精会神地玩着泥巴。父亲背着把雨伞悄悄的来到我身后,一把抱起我给我一个大大的吻。我回头一看是父亲,马上紧紧地搂住,大声地欢叫,我爸爸来了,我爸爸来了。感人的情景记忆犹新,至今不忘。
走进了家乡,我想起了低矮的土房,祖母站在门边,吃柚子连皮也吃掉的那份憨厚,让我感叹。
走进家乡,我想起了杀猪的欢闹,吃庖汤的香甜。记得邻里大婶杀了猪,将一块猪肝送给我们,一直放到母亲炒菜的锅前,浓浓的亲情,让我留恋。
走进家乡,我想起了八五年的秋夏,我陪父亲来到家乡 。阔别三十年的乡情,是那样的浓稠。我陪父亲走这家,访那家。走过了一条条土路,走访了一座座土屋,拜见了一位位亲友。浓浓乡音绕亲情,亲亲的亲情啊亲情淌,道不完的兄弟情,说不完的知心话。忘不了那熊熊燃烧的地炉,忘不了炉火上那黑黑的瓦罐,忘不了瓦罐内那炒得喷喷香的南瓜子,忘不了瓦罐内那炒得脆脆的炒黄豆,忘不了那煨得滚烫的香米酒,忘不了那红薯干的绵甜煮红薯的清香。忘不了鱼塘边的垂钓,田野里的嬉闹。
又是三十年,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变迁。父辈们已经故去,我们也已经变老。不见了惜日的土屋,不见了土屋的火炉,不见了炒黄豆的芬芳,不见了煮红薯的清香。到去是崭新的砖房,到处是关闭的门窗。不见了猪牛的鸣叫,不见了土砖屋的喧哗。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崭新的楼房只剩几个老人留守,留守着一丝悠悠的乡愁。
走进家乡,望着那清澈的池塘,望着那山间小路,望着那一排排新楼。我的乡愁在慢慢地飘落,它像云,像雾,像雨慢慢地落下,慢慢地把我融化。
时代变了,社会变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我们农民大都成了工厂的工人,城里的市民。那偏远的山乡渐渐的融入了青山绿水之中,留下的是那斩不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