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持续发威,开学季防暑需重视!

开学季防暑指南

由于近期多地持续高温,开学后部分师生出现身体不适,多地甚至下发紧急通知,暂停线下授课。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我国仍有大片高温天气,并且未来一周(9月3日至9日)还将持续,南方热度不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当前正值开学季、军训季,高温天气务必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下面是一份开学季防暑指南,请转发提醒!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为了降低中暑造成的危害,我们需要警惕各类中暑症状。根据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轻度中暑的患者及时送医治疗后病情都能好转,且不会有后遗症。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一般患者的体温并不是很高)、热衰竭(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症状表现,比如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剧烈的头痛,患者会出现发热,一般体温在38.5℃左右)、热射病(为重症中暑中最重的一型,往往患者会出现持续的高热,体温在40℃左右,并且出现无汗、意识障碍等表现,往往很快就会出现休克,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等三种类型。

对于重症中暑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于正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特别是对于热射病患者来说,如果条件允许,需要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还要注意保护脏器功能。严重时会引起脏器损害而死亡,应立即送医急救。


烈日炎炎下通常使我们大汗淋漓,除了多吃些绿豆汤、菊花茶这样的防暑降温饮品外,家中还得备些防暑降温药品,以免身体不适时候能有备而上。

金银花露

是以金银花为主制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剂,气味清香,甘凉润口,是中医饮剂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金银花性寒味甘,有生津、止渴、清热、散风、解表等功效。口服,一次60~120毫升,一日2~3次。服药时饮食宜清淡;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滋补性中成药。家长可将药水倒出,用开水稀释后给孩子饮用,不要直接服用。

风油精

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需要注意的是,风油精中的樟脑等成分,具有挥发和渗透作用,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安全,故孕妇和婴儿禁用。

十滴水

由鲜姜、大黄、辣椒、丁香、八角茴香、樟脑、薄荷脑、乙醇等组成。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另外,孕妇忌用。

清凉油

为白色或淡黄色软膏。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也可用于中暑、晕车、蚊虫蜇咬等。外用,需要时涂于太阳穴或患处。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口服六一散大人每次10克,小孩每次5克,3岁以下的小孩每次2~3克,用温开水冲服即可。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的功效主要是它可以解表理气。对暑天里因中暑而产生的头昏、腹痛和呕吐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者可以服用。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需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避瘟散

避瘟散的配方里有檀香、木香、白芷、姜黄、朱砂、冰片、薄荷香、干松等,高档一级的还要加上麝香。这些药分别具有行气止痛、芳香开窍、清心醒脑、辟秽解毒、祛湿排脓、安神散暑之功效。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口服。一次0.6g。外用适量,吸入鼻孔。

无极丸

由甘草、石膏、牛黄、冰片、薄荷脑、丁香、白豆蔻、滑石粉、肉桂、砂仁、人造香、糯米(蒸熟)等组成。可以清热祛暑,避秽止呕。用于中暑受热,呕吐恶心,身烧烦倦,头目眩晕,伤酒伤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晕车晕船。口服,一次10~20粒。孕妇禁用。

仁丹

由丁香、陈皮、薄荷脑、冰片、檀香、豆蔻、藿香、肉桂、朱砂等中药制成。具有清暑开窍、和中止呕的功效。在夏天,天气太热容易导致伤暑、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可口服或含化仁丹,成人每次10粒至20粒。儿童一般含服5粒左右就好,不宜多服。因为仁丹含有朱砂,故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

“夏日送清凉”

每年夏季高温时节,怀运集团上上下下都会开展“送清凉”活动,关心和保护奋战在高温一线的职工,为他们备好风油精、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或红牛、王老吉等饮品,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健康地度过夏日,更好地为广大旅客服务。


图为怀运集团沅陵分公司领导为驾驶员送上防暑药品和降温饮品


图为怀运集团洪江分公司领导为驾驶员送上防暑药品。


如体感皮肤灼热,大量出汗,可能已是体温异常升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物理降温,防止症状进一步发展。条件允许时,可以用沐浴、冲凉的方式降温,但也要注意水温适宜。


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及时处置,千万不可大意硬撑。可使用携带的解暑药品,并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可补充电解质。


如果中暑症状较为严重,有痉挛、衰竭以至热射病风险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当我们发现旁人中暑时,也要伸出援助之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其降温,送医治疗或呼叫救护车。


及时补充水分是缓解中暑的有效措施。但如果突然大量不当饮水,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补水也要讲科学。最好是小口喝、缓慢咽,防止反射性加大出汗量而增加电解质损失。为高运动强度的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设计的运动饮料,也可以起到快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作用。


补充水分时还要注意,有中暑症状者不宜饮用过凉的水,尤其是大量饮用冰镇过的饮料或凉水,有害无益。

夏季,人们也会因为出汗流失钾元素,而容易感到疲乏倦怠,适当饮用含钾的温茶水,可以通过补充钾而起到提神消暑的作用。

离开炎炎烈日回到家中,你可能迫不及待地想要冲个凉,这时可要小心了,由于之前人体因炎热流汗,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身体不适。特别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避免洗冷水澡,也不要突然进入空调开得过低的房间。

好在经过白天的暴晒,水管中所存的自来水可能并不是很凉。我们也可以先打湿四肢,洗洗手脚,再洗把脸,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总之,我们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防暑降温措施,一方面也要留意身边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夏天温度变温馨。
 

 

(防暑降温药品介绍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请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