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结束后,客流大幅减少,为了提高淡季的经济效益,我站多方联系,在去年张家界旅游包车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包车业务,今年春运后的第一趟长途包车到达了海拔2000多米的四川德格,开启了我站的征服雪山之旅。
3月18日清晨,驾驶员黄艳林、任强又一早来到车站,做好了发车前的准备工作。怀化——四川德格县,紧邻西藏高原的一个小县城,也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2000多公里的全新征程,落在了身为党员的他们身上,技术过硬,身体素质不错,多年的先进获得者,毫无疑问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在车队队长一再的叮嘱下,肩负着车站领导的殷切希望,坚毅地踏上了他们高原包车征程,这也是南站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高原包车。
从高速公路一路开过去,畅通无阻,这趟旅程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悬念,让原本忐忑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预计5天的旅程或许还能早点回来,两位驾驶员如是的想着。
可是一下高速进入高原800多里的砂石公路,就有点让人吃不消,颠簸的道路让全车的旅客都有些晕车和难受,并且情况慢慢严重起来,并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大家昏昏沉沉,喉咙肿大,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在途经那150多公里的雪山公路时,连喝水都成难题,交流基本靠的是连比带划,每天早晨起床后还会无缘无故的流鼻血,脑袋胀痛,吃不下,睡不好,还老是干呕,一路上都打着氧气包才能勉强好受点,且不说坐着车的旅客情况都是如此的糟糕,更何况还要开车的驾驶员,一边自己也有高原反应,强烈的晕车感让人很不好受;一边还要打起12万分的精神注意路况,复杂、危险的道路状况让人胆战心惊,常常是开着车手心不断地冒着虚汗,一车50多人,都是来这边打工的农民兄弟,大家的平安都压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一边还要做好旅客的服务工作,有人反应强烈了,就要求停车休息,或是帮他们买晕车药和氧气包,或是帮他们买饭菜,一路上走走停停。
可即使这样,突发状况还是不断,先是路况不熟悉,从地图上找到一条道路,行车至半道天泉时道路对客车禁行,说是道路状况不好,可能有滚石,只能掉头重新找路。然后在回程经过雪山时,由于气温过低,车子骤然熄火发动不了,车辆坏在了半道,此处前离县城50多公里,后距最近的乡镇30多公里,沿途经过的车辆很少,没有办法,他们两人就只能自己动手修车,其中任强在出车前不了解情况,只穿了一条裤子,没有准备多余的换洗衣服,下车后冷的直打哆嗦,只好披着车上放置的一床薄棉被,蹲在车前冒着0摄氏度的低温修车,由于高原反应强烈,头晕的厉害的时候,他们只能修一会歇一会,情况好点又继续,遇到不懂的就打电话给保养场的修理工询问解决办法,经过4个多小时的忍冻挨饿,车辆还是发动不了。地理环境导致这里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能达到30摄氏度,眼看夜晚快要降临,如果不及时修好的话,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导致车辆情况加重,于是他们两个商量了下,在路上拦车去最近的乡镇求援,经过5个多小时的忙碌,车辆终于能发动起来,两张疲惫不堪的沾满黑色油污的脸庞终于露出了几天来的第一个微笑。
除此之外,有些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实行分时分段通行,不能合理套上通行时间,将多停靠一天才能走;有时没能及时赶到停靠点,一天里只能吃上一顿在藏民家购买的高价方便面……
见到胜利归来的两位可敬的驾驶员,聆听他们对旅程的感怀和领悟,我受到深深的感染与启迪,看着那被紫外线灼烧过的黑脸,透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坚毅,或者这坚毅中,压缩着他们对这趟征程的全部理解。望着他们憨厚的微笑,在我空灵的心海里萦回着七个字:不到西藏非好汉!他们是真正的好汉。
陡峭的悬崖公路,颠簸的危险雪道,复杂、不熟悉的路况,即使遇到的困难重重,还是阻挡不了他们行至目的地的坚定决心,经过7天的艰难开拓,他们终于胜利归来,完成了公司交给他们的光荣使命。
作为党员,他们无疑是优秀的;作为驾驶员,他们无疑是敬业的,他们这种不畏艰难、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此举不但为我站创收做出了贡献,更为我们取得了高原雪山行车的宝贵经验,具有里程碑意义。



(办公室 段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