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变化

admin 提交于 2019-02-19, 周二 16:23
论坛

随着元宵节的来临,在人们心中,春节即将真正结束,预计十六最后一个客流高峰之后,春运逐渐进入尾声。2019年春运给客运人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春运变了,都不像是春运了。而其中的变化,却是耐人寻味的。

旅客变少了

近年来,道路运输市场不断萎缩,在春运中表现尤为明显,感觉一年不如一年,很多车站在一些传统出行高峰的日子里,也没有再现往年那般繁忙热闹的景象。据统计,2017年春运我市旅客发送量约693.89万人次,同比下降8.8%,其中公路发送旅客514.93万人次,同比下降9%;2018年春运我市旅客发送量约644.48万人次,同比下降7%,其中公路发送旅客465.50万人次,同比下降9.4%;2019年春运,我市节前14天道路运输发送旅客136.39万人次,同比下降约13.2%。这样看来,旅客确实在减少,公路旅客发送量更是大幅下降。

出行方式变多了

高铁飞速发展造成客源分流,这是时代与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随着私家车迅猛增加,拼车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外出务工人员租车回家也成为新的时尚,他们在务工地找租车公司租一辆车回家,邀上几位老乡共同分摊往返费用,新年期间走亲访友、短途出行更方便,100元~150元/天的租金也能够承受。另外,非法营运日益泛滥,他们见缝就钻,不受法律法规约束,不用接受麻烦的安检,不受客车夜间休息的限制,不需要购买昂贵的第三者责任险,其较低的运营成本可以采取较低的运价,且具有灵活机动、点到点服务等优势,仍受许多安全意识不强旅客的追捧。当然,还有部分旅客选择了民航客机。可见,社会经济发展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交通总运力不再是春运的最大瓶颈,“一票难求”的局面发生结构性转变,出行消费升级逐步形成趋势,乘客车出行已不再是首选,哪种出行方式更舒适便捷、性价比更高,才是旅客首先要考虑的。而伴随着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进程,春运的重要性也正在降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形势迫使运输企业求变图存。

车站变样了

汽车票销售方式变了。过去是手工售票,后来改为电脑售票,再发展到各大车站和代售点联网售票,现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汽车票销售的新渠道。据统计,2019年春运期间,怀运集团公司大约有15%的汽车票是通过互联网合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渠道销售的。如果你习惯性地去车站买票,就会发现,车站也不是只提供窗口售票一种方式了,自助售票、扫码购票等方式越来越受到旅客欢迎,方便快捷,不用排长队,体验当然更好。

安全管理更严格了。不说车站“三不进站七不出站”安全检查制度,驾驶员“五不两确保”承诺,只看旅客进站候乘车流程,就会发现,安全管理比以往更严格了。旅客要进站候车,首先就要过安全检查关,各种行李大包小包全部要从“三品”检查仪上过一遍。检票进站了,如果是长途班车,你还得经过实名制查验,人脸识别设备效率还挺高的。上了车,司乘人员会提醒你系好安全带。途中,还有可能遇到路检路查和防恐防疫检查。麻烦是麻烦些,但是安全更有保障了。

票价调控方式变了。今年旅客在购买汽车票时会发现,有一部分客运班线春运期间“涨价”了,有的班线甚至往返的票价都不一致。原来,根据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有关文件,从2018年12月18日起,跨省、跨市道路班车客运,省内互通直达客运列车(含高铁、动车组、普铁等)的县(市)城区间道路班车客运,以及其它具备竞争条件的跨县道路班车客运均实行市场调节价;县内及农村道路班车客运价格,仍按定价权限实行政府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道路班车客运票价由经营者根据运输成本和市场供求等因素自行定价。春运期间,供求关系变了,票价自然会跟着变。从长远看,深化道路客运价格市场化改革,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道路运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对运输企业和旅客来说,必然是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