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一天比一天浓烈。对在外打拼的我们来说,回家过年的信念犹如一朵倔强的小花,悄无声息地绽放在心底最温柔最脆弱的角落,那馨香承载着厚重的亲情和热切的期盼,如湖面泛起的阵阵涟漪,经久不散......
斜靠在舒服的座椅上,慵懒地体验着动车“飞”一般的速度,曾经那些难以忘怀的回家记忆,如同车窗外不断变幻的景致,瞬间铺满了心的世界。
一:翻越(10小时)
老公的家乡在邵阳隆回。第一次去他家是2002年的一个冬日。上午9点左右我们从怀化汽车站上车,到隆回下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那时班车走的是国道,期间要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雪峰山。山顶30公里的路程就有331道弯,122处险,坡陡弯急,沟壑纵横,再加上天雨路滑,有时一个弯道要倒几次车才能转过去。虽然行车速度缓慢,还有点堵车,但全车乘客表情凝重,没有一个敢催促司机加快速度的,因为大家似乎不约而同感觉到了盘旋在头顶上空那丝随时可能降临的恐怖气息......或许是坐车时间过长有点受凉,亦或是乘车途中神经过于紧张乃至受到了惊吓,到老公家以后我大病了一场。从此,乘坐汽车翻越雪峰山一度成了我记忆中一段不愿再次提及的往事。
二:辗转(13小时)
2003年女儿出生,我们决定乘火车回老家过年,可怀化没有直达隆回的火车,必须要经娄底转邵阳,再从邵阳转汽车。于是凌晨2点我们就从怀化上车了,到娄底7点钟左右,正好赶上8点整从娄底始发至邵阳的火车,这趟车是慢车,沿途的每一个小站都会停车,运行时间约5小时。到邵阳以后先坐公交车到汽车站,然后再转班车,经过一路苦不堪言的颠簸,终于在下午3点抵达隆回县城了。虽然整个过程没有像翻越雪峰山那样令人心惊肉跳,但13个小时的连续奔波,还是让人身心俱疲,心力交瘁。尤其排队买票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那时每转一次车就要排队买一次票,而可供我们选择的车次又特别少。望着前面长长的购票队伍,心里那种听天由命的无力感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生怕好不容易排队到窗口,售票员却告知你票卖完了。
三:穿越(2.5小时)
2007年8月,随着怀邵高速雪峰山隧道的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怀化和隆回的时空距离(2007年11月正式通车),原本正常情况下需要7个多小时才能翻越的雪峰山,现在只要2个半小时便能穿山而过了。昔日的雪峰山天堑如今变成了通途,这对疲于转车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喜从天降,别提有多激动了。于是之后的这些年,“宽阔平直的高速公路”就成了我们回家过年的记忆标签。
四:飞驰(50分钟)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一些悄然的变化。以前的我抱着年幼的孩子,提着偌大的行李,连续坐几个小时的汽车根本不在话下,但现在的我只要稍微坐久一点就会感觉憋闷反胃,甚至恶心呕吐,很是难受。2018年12月26日,怀邵衡铁路在我们的翘首企盼中正式运营,终于可以坐动车回家过年了,曾经的奔波与折腾、疲惫与痛苦仿佛一夜之间被尘封进了记忆的月光宝盒,变成了我生命历程中斑驳陆离的“那些年”。从怀化到隆回只需短短的50分钟,且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趟动车,这在以前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如今一切都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再加上网络购票的便捷,我们回家的路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全、舒适和暖心了!
回家的路变了,不变的是我们执着的身影和团圆的信念。山一程,水一迢,回家过年,血管里涌动着的是和家乡的土地一样永不褪色的爱与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