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2018-02-05, 周一 11:27

年的味道

王征军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看着小区道路两旁红红的灯笼随风摇曳,心中立刻被那种暖暖的感觉包围,这在不经意间勾起了我对儿时年味的回忆。

记忆中的年味是忙碌的。年关将至,全家人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忙碌之中。小孩们忙着整理衣柜、打扫房间、擦抹门窗、晾洗衣物、张贴对联……大人们忙着拆换被褥、洗锅刷灶、杀猪宰鸡、打制糍粑、购买年货……所有人里面,妈妈是最忙的,白天忙完手头上的粗活,晚上还得忙灶上的细活:蒸扣肉、炸豆腐、炒香米、酿甜酒……所有的这些东西必须在年前全部准备妥当。那段时间看到妈妈基本没有怎么休息,我们很心疼却苦于帮不上什么忙,就劝她少弄点,不要搞得那么辛苦。妈妈的回答让我印象异常深刻:“多弄些好吃的,隆重点才有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是温暖的。在我的印象中,年前总要下一两场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如鹅毛一般,轻轻地随风飘落。透过满是雾气的玻璃窗望外看,房屋、树木、花草就像穿上了软软的银色绒衣,让人感觉厚重而温暖。此时的小伙伴们是最兴奋的,一个个就像脱缰的野马,在白色的童话世界里自由地嬉戏、追逐、打闹,堆雪人、打雪仗,放鞭炮……追赶的时候有人不小心摔倒了,引来其他小伙伴爽朗的哄笑和大人们温柔的轻斥,若无其事地爬起来,拍拍屁股上残留的雪花继续打闹,然后不动声色地故意再次摔倒……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笑声里传出来的全是温暖快乐的音符。

记忆中的年味是庄严的。吃年夜饭之前,妈妈都会在堂屋的正中央举行一个敬菩萨的仪式(俗称敬神)。爸爸在铁道部门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不能每个春节都回家和我们团圆,所以每年的敬神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妈妈身上。从妈妈的表情和举止可以看出来,敬神是一件很庄严、很神圣的事情。她事先会要求我们用香皂将手里里外外洗干净,然后正儿八经地一再叮嘱我们千万不要乱说话,还会小心翼翼仔细地准备好鞭炮、纸钱、香、酒杯、碗筷、鸡、肉、鱼等各种敬品。敬神仪式开始了,妈妈首先将酒杯里倒满酒,然后摆好碗筷,接着点燃香在神龛前规规矩矩地作三个揖,嘴里念念有词,虽然听得不是特别清楚,但大抵就是希望菩萨和祖先保佑我们全家吉祥安康,小孩长大以后有出息等等之类的话,然后点鞭炮烧纸钱。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怀着敬畏的心情,我们姐弟则学着妈妈的样子下跪,虔诚地给菩萨、祖先磕头作揖。

记忆中的年味是幸福的。儿时因为家里比较贫困,有时一个月也吃不上一次荤菜,所以过年时的大鱼大肉一度成了我们小孩子心中最幸福的期盼。那时候,我们会在寒假还没有开始就掰着手指头为过年倒计时了。在垂涎欲滴的企盼中,终于到了如愿以偿的时刻,我们姐弟几个会对满桌子的美味大快朵颐,然后满嘴流油地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其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吃完年夜饭以后拿到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了。钱虽然不多,但在当时那个紧巴巴的年代,能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属于自己的压岁钱是很神气的一件事(那时,压岁钱对许多小孩来说只是一种形式和象征,钱到手里还没捂热就会被父母以各种理由收回去)。当我拿着钱去杂货铺买自己喜欢的零食或玩具时,身后总会跟着许多双羡慕嫉妒的眼睛……

记忆中的年味是开心的。吃完年夜饭以后,每个人都要精神饱满地迎接新年的到来(俗称守岁),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到12点是不准睡觉的。为了驱赶传说中的“年兽”,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必须在门口生一堆熊熊的篝火,并打开所有房间的灯,连屋檐外的路灯(方便晚上上厕所用的)也要整晚“值班”。村里到处灯火通明,又不用那么早上床睡觉,这正中我们小孩子的下怀。虽然大人一再说外面有年兽,让我们最好呆在家里,但贪玩的兴致最终还是战胜了对年兽的恐惧,小伙伴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欢欣,都聚集在水泥空地上(秋收时节晒谷子用的)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男孩子们滚铁环、玩摔炮、捉迷藏,女孩子们踢毽子、跳行子、丢沙包,一个个玩得满头大汗,乐不可支。快12点了,看到大人们将长长的鞭炮搬到户外时,小伙伴们便一哄而散,各回各家。爸爸放鞭炮时,我会捂住耳朵,躲到妈妈身后,然后好奇地探出半个脑袋,眼睛半睁半闭……清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将开心的年味渲染得更加浓烈。

记忆中的年味是丰收的。大年初一,穿上妈妈事先给我们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去给叔叔伯伯拜年,然后和堂哥堂姐们一起到村里其他亲戚家拜年(除了外来的媳妇,整村人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血脉,所以都是亲戚),拜年的队伍就像不断翻滚的雪球,越到后面越大,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0人。每去一家,就由领头的男孩子放一小串鞭炮,然后每个人陆续走进房间对着长辈大声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大一点的孩子会和主人礼貌地寒暄两句拉拉家常,我们小一点的在主人递过来的果盘里抓一把糖果就走(因为人太多,房间挤不下)。到家的时候,我们的衣服和裤子口袋里都塞得满满当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记忆中的年味是热闹的。为了祈求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为了给新年增添些喜庆、吉祥和热闹的气氛,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村里的舞龙队会挨家挨户地上门送福。舞龙的一般都是村里个子较魁梧的男人,他们一会扭、挥,一会仰、俯,一会跑、跳,将手中的“龙”舞得神灵活现,再加上朦胧的鞭炮烟雾点缀,就像一条栩栩如生的真龙在腾云驾雾、翻江倒海。舞的人生气勃勃,激情四射;看的人兴高采烈,欢喜连连,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一度让我有一种置身梦境的错觉......

如今,在城里,过年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淡,一年比一年冷清,除了在家聊聊天、打打牌、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好像就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整天呆在家里,感觉连空气都是污浊的。为了寻找记忆中年的味道,也为了让我的孩子真正走进我们儿时过年的故事,前几天我和老公商量,决定这次全家一起回老家过年,一起去探寻那久违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