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2017-09-29, 周五 17:04

“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肖美蓉

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闲暇时,我喜欢看看书,让紧绷的神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认真地翻阅着《时代》邮刊,拜读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总有很多优美的文字、词语、故事触及到我的内心深处。

用一个故事作为开头,必然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话说一个男生在多次聚会中,留给作者或者他人的印象都是极其儒雅,开朗、乐观、幽默的,给人积极向上的。大家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直到一次聚会他向心仪的姑娘表白,遭到拒绝后,他立即起身告辞,驱车离开时管理员开门的动作慢了一点,他立即破口大骂。因下雨,路边多有积水,而他依然不管不顾地加速,溅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一身水泥,扬长而过。惊得将一切尽收眼底的作者目瞪口呆。因为和之前认识的人截然不同、判若两人。

“生活顺逐一切如意的时候,谁不会扮演好人呢?”可最考验人性的,却偏不是在这些顺逐如意的时刻,而是看一个人失意之时,会如何安放他的善良。

“踢猫效应”,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它指的就是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最终牺牲品。而在失意之时,也不能轻贱比自己还弱小的人或者物,在翻涌的情绪中依然保留一丝悲悯与自制,这是善良。身边的人或者自己,往往都是自带放大苦难的属性,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自怨自怜,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自己的难处,从此合理的一蹶不振或者歇斯底里,恨不得举世同悲,渲染着自己的失意。而不是将那些悲伤的负面情绪自我消化,不放大,化为乌有。修养,作为小老百姓的普遍大众都以为这些都是有学识的知识分子该有的,却不知修养与学识、身份、地位无关,只是很简单的一个行为——善良,在随意发泄的时候懂得克制,在善恶一闪时坚守善良,善良即是很好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