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戒烟
说起烟,人们自然联想到火。诚然,烟是因为物品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而我现在所说的烟却是人们吞云吐雾后,经过人体五腑六脏的烟。它原本是不存在于中国的,是舶来品。烟也是舶来词,那时候称之为洋烟,是针对人的习惯而产生的商品。现如今,中国人抽烟已成为燎原之势。我看主要集中在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里:一是二十岁至五十岁这个年龄的男士,烟是他们每天的必需品,这种必需我认为不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已,是可有可无的;二是不足二十岁的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以为抽烟是一种时尚,以为抽烟,自己就成熟了,用烟来装饰和掩盖自己的青涩。当然这种愿望是美好的。在当今现在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陡然聚增了。已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规模的烟,此时已悄然走进每个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用品。烟已经成为陌生人首次见面的必要礼节。能与有几千年文化的酒相提并论,在百姓心中和酒并驾齐驱,因为烟有着独天得厚的条件,携带方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随时随地给朋友递上一支烟,既客气又感到温馨。不像喝酒那样,受到美味佳肴、桌椅场所等条件限制。
近几年,由于烟在中国发展得相当快,现已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抽烟的内容不再是“吞云吐雾”这一简单的形式了,而是演变成了:抽的是一种习惯、抽的是面子、抽的是社会地位的高低之别、抽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那种氛围。烟的生产从简单的低档烟到复杂变化的高档烟,于是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长期抽高档烟的人是不用自己掏腰包购买烟的。例如:南京市某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同志自己会舍得花1800元去购买一条香烟吗?其结果当然是他接受贿赂,下了台。局长大人抽的是面子,体现出厅级的身份地位,我倒觉得他的下台真正体现着我国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
本是聊戒烟的,不知不觉说了不少抽烟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烟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充分了,事实证明了,烟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烟所含的部分元素,科学再次论证了它的危害。据有关资料统计,吸烟对人体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
(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
(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
(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
(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即使烟对人体有相当大的危害, 但在“吸烟”一事上,中国男人却都有着“壮士割腕、飞蛾扑火”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视死如归的气魄。既然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何不戒之……
宏运:邓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