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留在侗寨的颂歌(组诗)

2016-10-20, 周四 09:45

长征留在侗寨的颂歌(组诗)

山风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特奉献这一组诗,以示祝贺。 

——题记


石台颂


1934年12月12日,毛主席随中央红军长征来到湖南通道。中央红军在恭城书院召开了会议,研究红军下步的走向。会上,毛主席力争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主张,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通道转兵”。据传,当年毛主席曾登上这石台……


  我屏住呼吸,一再把脚步轻放,
  可怎么也压抑不住激跳的心房。
  啊!望着那高高耸立的石台,
  那思绪的翅膀向着峥嵘的岁月飞扬。


  看!这青草掩映的石台,
  是当年毛主席指挥转兵的地方,
  在那迷雾茫茫的大海,
  巨手为误码航的大船拨正方向。


  我久久地凝视这庄严的石台,
  从心底喷涌出一阵阵遐想——
  巍峨的井冈山,红旗招展,
  险峻的黄洋界,炮声震响。


  我轻轻地抚摸这朴素的石台,
  眼前展开的画面壮丽辉煌——
  遵义城头的朝霞辉映着千山万水,
  贡嘎山的冰雪融化在战士的胸腔。


  谁说这石台很矮很矮,
  喜马拉雅山也难以与他比量。
  毛主席登上这石台指挥转兵,
  石台托起一轮火红的太阳。


  谁说这石台很窄很窄,
  宽阔的大海也难容下它的形象。
  后边——紧连着南湖碧波的春水,
  前边——映照着天安门城楼的红光。


  啊!庄严朴素的石台,
  你如丰碑耸立在我们的心房。
  巨人的脚印就是那闪光的碑文,
  深深地刻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篇章。


  而今我们站在庄严朴素的石台上,
  就象登上一艘战舰正破浪远航。
  迎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波涛,
  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军歌唱!


钢枪的怀念


在湘黔交界的侗家山寨,民兵战士紧握着当年毛主席长征留下的钢枪……


  高昂激越的战歌在侗寨唱响,
  侗家民兵抬头仰望着毛主席画像, 
  一双双大手把六支钢枪紧紧握住, 
  禁不住热血翻腾,心潮激荡…… 


  这钢枪,曾冲破“四一二”大屠杀的腥风血雨,
  这钢枪,曾戳穿机会主义的投降伎俩,
  这钢枪,是在秋收起义烈焰中淬火,
  这钢枪,是在井冈山青松下洪炉加钢。


  八十年前黑夜茫茫,
  毛委员率红军路过侗乡, 
  把六支钢枪留给侗家儿女, 
  革命的火种,顿时燃遍千里山乡。 


  枪声中,穷哥们 
  摧毁了寨老的“围墙”, 
  三座大山在枪声中彻底崩圮, 
  五星红旗在枪声中高高飘扬。 


  啊!这钢枪是毛主席把准星校正, 
  这钢枪是毛主席把尖刺磨亮。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革命的真理永放光芒。 


  时代的歌声在山谷震荡, 
  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仍在心中回响, 
  一切都要听从党的指挥, 
  为了人类的幸福安宁, 
  还需要永远紧握手中钢枪。 


四方竹 


毛主席长征路过侗乡,折下一节四方竹作手杖,一直陪走到延安。 


  在神州大地的万木丛中, 
  侗乡繁衍着青翠的四方竹。 
  年年代代,自生自灭, 
  有谁来为它浇水培土? 


  就在这天,千年铁树绽开了花朵, 
  毛主席长征来到侗乡山谷。 
  温暖的大手抚摸一根根枯竹, 
  枯竹似大旱喝下漫天的甘露。 


  领袖俯身折下一节竹杆, 
  握着它,踏上万里征途。 
  啊!一个灿烂的联想, 
  在人们心中似喷泉涌出—— 


  为啥珍爱深山的四方竹? 
  因为领袖心中装有少数民族; 
  为啥带走枯黄的四方竹? 
  领袖要把侗家引上革命的道路。 


  八十年春秋弹指而过, 
  今天,四方竹已长满侗寨山谷。
  每片绿叶都饱含红太阳的光辉, 
  每根枝条都在忆起往昔的幸福。 


  根!深扎在祖国万里青山, 
  叶!为改革开放清扫道路上的尘土。 
  党率领我们建筑共产主义大厦, 
  侗家誓做一根顶天立地的擎天柱。



(编者按:作者系我司原总经济师,退休后仍笔耕不辍。10月20日上午,湖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通道转兵纪念馆广场举行。作者应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杨斌之邀,写下这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