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段快乐的岁月

2014-12-06, 周六 15:30

难忘那段快乐的岁月

山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担任怀化汽车运输总公司通道分公司的领导。

1985年总公司教育科钟科长,来我们分公司传达省公路运输管理局一个文件精神:要组织目前在岗的,文化大革命后期毕业的初、高中学生职工进行一次文化补习教育,主要是补习语文、数学,当时也叫“双补文化教育”。为了保证大家能真正补好语文、数学知识,我特从县教师进修学校请了两位资深教师,一位教数学的金学明老师、一位教语文的吴尚乐老师,来为我们的职工上课。

1984年上级指示我们要积极开通县城至各个乡镇的客班车,彻底解决农民坐车难的问题,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发展农业生产经济。并要求逐步开辟夜宿农村客班车,以解决广大农民早进城晚归乡的困难。这样我们就招聘了20多位不久前从学校毕业,未考取学校的男、女青年担任随车乘务员,而这批人员正好是这次双补教育的对象。

通过一段时间补课学习,我发现这群小青年,求知欲望很高。她们每天工作很忙,通常是早上六、七点钟随车出发,到下午最早也是六点多才收班,晚一点的要到八点才回站,还要打扫车内卫生,结帐算款。而晚上双补文化课是八点开课,她们为了听课把饭都停下来,上完课再吃饭,再去打扫卫生,忙结帐。待忙完己是11点多,第二天,仍然按时起床、做广播操、随车出发,在车厢里不停地为侗乡父老服务。

时间很快推进到1985年年底,双补教育己快一年,两位老师也辛辛苦苦一年,为表示我们的谢意,特地到学校看望她们,并与她们交流一些情况,老师说:你们职工很认真、很努力、不怕苦、不怕累,收班晚、饭都不吃来上课。象你们这样的领导如此关注职工的学习,在县里怕不多,尤其类似这样爱学习的职工,恐怕只有你们这一家。而且他们这一群人中不少文章写得不错,又喜欢文学。你这个当头的人又是作家,要很好地引导,加以培养呀!

这一席话使我猛然清醒,对呀!我何不组织她们成立一个文学社!这样不仅活跃了企业文化,又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双补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1986年春运刚结束不久,《运峰》文学社正式成立,3月“运峰” 文学小刊就像山林里的竹笋破土而出。在刊的首页我们就表明了:“我们的宗旨是为了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共同切磋文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破土的“小竹笋” 一冒出地面就获得了阳光雨露;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汽运报》、地区文联、作协,地区公司宣传部、工会,县文化局、文化馆都给予热烈祝贺和热情鼓励。在贺信中他们是是这样写的:“阳春三月,万紫千红。《运峰》——这朵绚丽的鲜花在改革的热浪中应运而生。随着时代脉膊,踏着奋进的步伐,微笑着走进侗乡。必将在万花丛中射出奇光彩。为发展和繁荣文学创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文学社1986年创建至1988年,历时近三年,共出《运峰》文学小报(刊)6期,刊发各种文学作品计180多篇。其中本系统外的常德、沅江、绥宁等县、市业余文学作者作品近30余篇。尽管由于人员变动等原因,文学社停止了活动,《运峰》文学报也停刊了,但文学社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反响,在县内外、在系统内,还是为发展企业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如麻阳分公司的《锦河》文学社、安江汽车保修厂的《玉兰》文学社、通道公路段的《浪花》文学社等。因而事隔数年之后,通道侗族自治县在编写县志时,把“运峰” 文学社也编入了县志,在历史的记载中留下了一笔。

《运峰》文学社在1988年以后,人员大部份都调出通道,在会同、靖州、洪江、怀化、安江等新单位上班,而留在分公司的人员仅几个人。这样,文学社也就不存在了。

尽管如此,但大家对那段艰苦快乐的岁月却并没有忘却。有时候,大家有缘在一起聚会时,总要回忆那段艰难快乐的日子,而这时,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幸福的微笑。她们说:“那时,我们确实很辛苦,也很累!白天在山村公路上颠簸八、九个小时,还要在车厢里来回走动,卖票收款,口里还要宣传安全乘车注意事项。收班回站,要交款、要结帐、要洗车、搞卫生,吃完饭还要上文化补习课。如果文学社要出《运峰》小册子,大家挤在小小会议室,忙得不亦乐乎,你看稿、我编版、有的刻钢板、有的搞油印、搞装订,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钟声一响又起床,做完广播操,又要准备随车出发。你说不累那是假的。好在当时我们年轻,身体好,挺得住。虽说是辛苦,但我们生活充实,心情快乐。我们学到了不少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我们高兴,我们愿意!”

《运峰》文学社虽说走过的历程只有两年多,但也并不容易,这里融入了大家的辛劳和汗水,但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各有关部门的极力支持。时任地区文联副主席,长篇小说《朝阳花》执笔者,著名作家谭仕珍老师,不仅欣然担任文学社的顾问,而且还亲笔题词:“文学是一座诱人的迷宫。要想走进迷宫,一是靠自信,二是靠勤奋。”给文学社全体成员以鼓舞和信心。同时,地区作协长篇儿童小说《灯伢几》作家杨容芳老师也是文学社顾问,还有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理事、我省著名侗族作家李鸣高老师,在百忙之中极为关怀《运峰》,并寄予很大希望和极大鼓励。

当然文学社的成员更不会忘记省局领导和省局《汽运报》对这颗破土的小苗所给的呵护和浇灌。省局党办主任童力新同志来分公司检查工作,不顾千里迢迢的劳累奔波,接见文学社的成员,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并且愿意担任文学社的顾问。

《汽运报》及总编喻长华老师对文学社更是关怀备至,文学社准备成立时,就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和充分地肯定,成立后不仅在《汽运报》做了及时报导,而且每期均选发了《运峰》文学报上写得较好的作品,在全省汽运系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87年上半年又给文学社发了作品专版,极大地鼓舞了会员同志们的创作热情。4月16日应文学社邀请,从长沙专程;来通道为大家讲课,为提高同志们的创作水平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文学社成立周年,喻总编寄来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充分肯定“《运峰》是我司成立的第一个文学社。通过一年的努力,您们团结和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在系统内已有一定的影响。这无论对于汽运事业,对于文学爱好者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并且他认真地告诫大家:“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虚的专注地垂着绿荫的。’”

常言说得好:红花好看,还须绿叶配。《运峰》文学社当时在县内外、系统内外有一定的反响,主要是社会广大文学爱好者认定了她,接受了她,纷纷把他们挥笔耕耘的作品寄给我们。我们很感激这些文朋诗友,这群文友中有中、小学教师,如绥宁县的陈秋梅、本县的邓荣国、李洁等;有工人、农民,如沅江刘惠芳、绥宁的艾芸、有学生刘冬梅、周毅、彭勇、欧顺芳等,也还有在陕西服役的战士杨军,县里的干部杨旭肪、杨少权、吴文通等。在这种热情的鼓午下,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小报,尽管立足本单位,为活跃职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生活服务。但这些文友盛情难却,除原来几期选发很少作品外,于1988年总第6期用了两个专版刊发了他们的作品。可来稿越来越多,直至1988年9月我离开通道之前,剩余还未来得及刊发的100多篇各种体裁的稿件,全数移交给县文化馆,请他们代为处理。

短短的两年,六期文学小报(刊),虽不是很丰盛,也不很耀眼,但她填补了我们生活的空白,活跃了我们的思想,丰富了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内容,培养了文艺新秀,给职工提供了笔耕的园地。也提高了职工“双补文化教育”的积极性。经省局领导的检查验收,对这种形式的作法,相当满意,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通过省局办公会研究决定:全省职工文化双补教育总结现场会在通道公司召开。

事隔已是20多年了,现在回忆起那段艰难快乐的岁月,确确实实给我以安慰,当我想起那段辛苦的日子,心里总还是有一股甜丝丝的感觉。